【民俗】老北京庙会必吃小吃
老北京庙会必吃小吃
庙会上的小吃其实多半是北京日常街头巷尾叫卖的吃食,具有北京地方特色,适合北京人的口味,形成固定套子。从晚清到解放初期基本上没什么变更。
茶汤、油茶
茶汤是炒熟的糜子面,放上红糖,用滚开的水一冲即成。油茶是用牛油或素油将面粉炒熟,放上糖,用滚开的水一冲。茶汤和油茶都有所谓“八宝”之说。其实就是加上山楂条、青红丝、葡萄干、核桃瓤、瓜子仁等一些果料,使之香甜可口,别有风味。
豆面糕
又名“驴打滚儿”,是年糕的一种。其做法是将黄粘米面蒸熟后,摊开擀平,撒上熟豆面和红糖,然后卷起来一切,状如螺丝转儿。还有的用豆沙或红糖包成像鸡蛋大小的团子,滚上炒豆面。放在小碟里,有的还浇上“糖稀”。
冰糖葫芦
中国传统美食,它是将野果用竹签串成串后蘸上麦芽糖稀,糖稀遇风迅速变硬。不仅好吃,而且还十分好看,红彤彤的山植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签上,外面裹着晶莹透明的糖稀,出售它的人往往把一只只糖葫芦串插在特制的木棍上,像一颗结满硕果的小树,煞是诱人。
灌肠
灌肠本应是用猪大肠灌上碎肉和淀粉,蒸熟后削片在铛上用大油煎烙。庙会上所卖的灌肠简单许多,用淀粉点上红□,作成肠形(即粉坨子)削成小块在铛上用汤油半煎半烙,使其外焦里嫩,然后浇上蒜汁盐水,用竹签扎着吃。
烤串
算起来烤串是新兴的风味小吃,过去的老年代可没听过所谓烤串。其做法是将各种肉类切丁穿在竹签子上,炭火烤熟,再撒上盐、孜然、辣椒调味。做法虽然简单,却意外地受人欢迎。种类也越发繁多,鸡翅、脆骨、腰子、板筋……近来还听说过有烤鲨鱼肉的。
艾窝窝、年糕
将蒸熟的江米擀成小饼,包上冰糖渣儿、山楂糕、芝麻、青梅、抟成元宵形,裹上糯米粉,使之不粘在一起。一般有白糖、澄沙、枣泥的数种。为区别起见,上边都做了红点记号。庙会上卖艾窝窝的往往也卖元宵、年糕。
好了春节庙会经典的、必买的小吃就给您介绍这么几样,其实老北京春节的讲究啊,还真不少,由于篇幅有限,先捡有代表性的介绍给您,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登录潘家园网站,观看庙会专题节目“图说庙会”,吃的、玩的、乐的、侃的一一给您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