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大文化主题餐厅
京兆尹四合院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的诗在这凛冽的冬日让人温馨不已,何不约三五好友,去一家文化主题餐厅,坐下来,或小酌一杯听一曲《牡丹亭》、或轻抚琴弦品茶论诗,在满足味蕾的同时感受文化的充实感。本期TOP10将带您走进北京的文化主题餐厅。
TOP 1 皇家粮仓
厅堂版昆曲《牡丹亭》
始建于1409年的皇家粮仓是和故宫同龄的建筑群落,至今有600年的历史,是全国仅存规模最大、现状最为完好的皇家仓廒。2007年,由著名戏剧导演林兆华和昆曲表演大师汪世瑜联袂创作的厅堂版《牡丹亭》在此常驻演出后,使得600年的皇家粮仓和600年的昆曲艺术得到完美结合。
TOP 2 吴裕泰(金宝街店)
茶文化
吴裕泰的菜品以其创始人吴锡卿独创的“茶菜”为核心,光是菜品名就学问多多,加之独特的食材配合,十分讲究。如“高山流水遇知音”寓意餐客在此处如遇知音之意,文化气息浓郁。在这里吃茶菜、品名茶、赏茶宴、观茶戏,以吴裕泰的风格享一场茶的盛宴。
TOP 3 京兆尹
蔬食及乐和文化
2210平方米的空间通过玻璃和墙面错落有致地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餐桌上都铺以白色的桌布,餐具摆放整齐,每桌都有一支兰花清冽纯白,处处呈现欢乐和谐氛围。在一处坐定,尝一下将禅意、养生融入植物系蔬食中的餐食,或许对素食文化会有不同的理解。
TOP 4 全鸭季(三里屯店)
独立画廊
全鸭季位于三里屯一处旧工厂式装修风格的庭院内。在餐厅的入口处,设有一处独立画廊,用来展示中国以及国际初露锋芒的艺术家的作品。集中西餐厅、酒吧、私人会所及当代画廊为一体,餐厅设计的灵感来自于北京城市品位变化及传统文化的转变,这里主打烤鸭菜式。
TOP 5 九朝会
昆曲、实验电影、文化沙龙
走进九朝会才发现里面内容丰富而有层次,这里有餐饮、茶院、昆曲表演、评弹、实验电影、书店、画廊、文化沙龙,还有九朝十八景风格迥异、内涵古韵,写意历代的风雅和变迁,以极致的低调奢华带给您超越感官的宴饮体验。
TOP 6 花马天堂
彝傣哈尼等少数民族文化
进入花马天堂像是到了云南深山里的百年老屋,又像是到了藏族的千年古寺。店内整体设计以香格里拉的藏族色彩为主体, 结合彝、傣、哈尼等族艺术,宛如置身于云南高山天堂的感觉。这里使用少数民族古老的原生态食材、香料及烹饪手法,能品尝到原汁原味的云南菜。
TOP 7 四九汇
雕塑艺术
四合院、中式祥云图案、挂炉烤鸭,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处具有传统京味气质的处所。四九汇的13间私密包厢,或设有独立私密庭院、或拥有独特的窗景设计。加之雕塑家刘若望先生的系列雕塑 “高山流水”置于会所各处,赋予了四九汇整栋建筑灵动的韵律。
TOP 8 三摩地
禅宗和茶文化
在禅宗文化中,三摩地就是“那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之处”,“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乱”的意思。三摩地的店名即来于此。三摩地的餐具都是青瓷,与菜品相得益彰。进入三摩地,一种清新脱俗之感立刻呈现,座椅沉稳而厚重,坐下来立刻心静如处子。空气中飘过淡淡香气,仿佛到了另一层空间。
TOP 9 梅府家宴
梅派京剧
进得院内,“管家”已经迎了上来,亲切的问候仿佛回到家中一般。这里的服务生大都35岁以上,亲和温煦,多了热乎气,少了生疏感。梅葆玖先生把梅兰芳先生用过的餐具、手摇摄像机等物件都拿到这里,就好似一个小型的梅兰芳艺术博物馆供喜爱梅先生的人参观。
TOP 10 紫云轩(工体店)
茶与设计
按下门铃、穿过黑色的帷帐,眼前会出现红色的沙发、低垂的罗帐、温暖的灯光、精致的茶艺桌椅、紫色的宫灯、玻璃的幕墙……各种视觉冲击,给人一个与众不同的空间。打开菜单,仿佛读散文一般,“那一年的秋天落叶烤茄子”、“只是白蘑菇”……等饭菜一道道端上桌,你无从下手,生怕破坏了新颖别致的艺术品。商报记者 王晓芳
漫话TOP10
用文化延伸味蕾的体验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最早的文化主题餐厅应该是以老字号为文化载体,通过艺术与餐饮结合而形成。如今的文化主题餐厅有着与传统饭店、星级饭店不同的运作模式和产品形态,从开始设计到选址落成,文化主题餐厅都会把自身对于某种文化的理解和理念融入其中,形成一种独有的文化景观。
在“民以食为天”的观念中,文化主题餐厅突破仅满足味蕾的需求,它通过室内室外的装修设计、文化理念的植入、食品食材的选用与开发,多方面满足人们的观感,以增强对于味蕾的记忆。京兆尹董事长郭金平说,餐厅精心的设计、食材的选用、考究的烹制、提倡的环保理念、推崇的乐和文化首先要被客人所接受,只有文化得到认同和接受,才能让餐厅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皇家粮仓的经理朱文兵表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已经过了仅满足饱腹的时代,在饮食上更加挑剔,不仅需要口感,在视觉、用料等方面都有更高要求;而且在物质层面得到满足后,在精神、心灵方面有比较高的追求,文化就成为提升自我生活品位和品质的途径。在这方面,以蔬菜等素食为主题特色的京兆尹和以厅堂版昆曲《牡丹亭》为文化符号的皇家粮仓,都成功以“文化”为标识,细分市场的同时,满足钟情于某一种文化的客人需求。
著名旅游专家、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谈到文化和餐饮的关系时说,文化其实就是人化,餐饮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民以食为天”。不管是当地的定居居民,还是移动的居民,对于餐厅的文化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在享用美食的过程中寻找差异,形成一种不同的体验和回忆。当然,在文化与餐饮、旅游结合的同时,也要注重细分市场,不要一味地在文化上曲高和寡追求高端,需注重多层次人群对于文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