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饺子馆 你吃过几家?
饺子在北国是极普通的食品,历史总有一千多年了。古时称为"牢丸",水饺叫"汤中牢丸",蒸饺叫"笼上牢丸"。大约在宋代以前,都用这个名称。宋以后,叫法比较杂乱,又叫"粉角"、"扁食"、"水角"、"煮饽饽"。统称为"饺子"大概已是清末民初的事了。从此,"饺"字便成了这种半圆形带馅面食的专用词。用水煮的叫"水饺";上蒸笼的叫"蒸饺";用油煎的叫"锅贴"。它既是主食,又可作下酒菜,是再方便不过的食品。
在中国北方流传有吃饺子的习俗,因为它的外形酷似人见人爱的银元宝,端上一盘盘的饺子,取意“元宝滚滚来,新年大发财”。甚至包饺子时,还特意包进一枚消过毒的硬币,看谁先吃到它,就意谓着来年必能多挣钱。因为“饺子”谐音“交子”,故在除夕的当晚就事先包好,在半夜“子”时(大年初一)煮来吃,此刻适逢“旧岁”与“新年”的交替,吃饺子有“更岁交子”之意,象征着“辞旧迎新”,所以在新年吃口饺子是大吉大利之事。